
年份 | 畢業(yè)人數 | 保研指標 | 保研率 |
2025 | 3907 | 1177 | 30.13% |
以國際學院推免細則為例,推免學生需為應屆本科畢業(yè)生,品德優(yōu)良,創(chuàng)新意識強,無任何違規(guī)違紀記錄。
申請普通推免的學生需滿足綜合素質、體質測試、勞動教育學時要求,且專業(yè)成績排名前40%,各類推免資格按不同條件確定。
推免專業(yè)綜合成績滿分為104分,計算公式為:專業(yè)綜合成績=專業(yè)成績+實踐活動加分。
(1)國家級競賽個人獲獎加分認定標準
國家級競賽獲獎加分認定分為S、A+、A三級:
S級競賽獲獎加分認定上限為3分(中國國際“互聯(lián)網+”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金獎除外),適用于全校所有專業(yè)推薦免試研究生的加分認定。
A+級竟賽獲獎加分認定上限為2.5分,適用于全校所有專業(yè)推薦免試研究生的加分認定。
A級競賽獲獎加分認定上限為2分,僅適用于本學院推薦免試研究生的加分認定。獎項分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共三個等級的競賽,各等級之間的分差為0.5分。競賽當年設有特等獎的,特等獎按照一等獎認定加分額度。各學院具體的加分認定額度不得高于學校規(guī)定的加分認定上限。
(2)省部級競賽個人獲獎加分認定標準省部級競賽獲獎加分認定分為B+、B兩級:
B+級競賽獲獎加分認定上限為1.5分,適用于全校所有專業(yè)推薦免試研究生的加分認定
B級競賽獲獎加分認定上限為1分,僅適用于本學院推薦免試研究生的加分認定。獎項分為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共三個等級的競賽,各等級之間的分差為0.5分。競賽當年設有特等獎的,特等獎按照一等獎認定加分額度。各學院具體的加分認定額度不得高于學校規(guī)定的加分認定上限。
(3)團隊參賽獲獎加分認定標準
以團隊形式參加競賽獲獎的,要求團隊負責人須為北京郵電大學學生,申請推免加分認定的學生必須為參賽團隊的主力隊員,主力隊員為團隊前六名成員。
團隊加分認定額度=學院對應競賽的個人加分認定額度x系數;系數=1+(x-1)x0.6,其中x≤6,為主力隊員人數。各主力隊員的加分認定額度按照團隊加分認定額度作平均分配。
(4)中國國際“互聯(lián)網+”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全國金獎加分認定標準獲得全國金獎的團隊,成員排名第一認定為4分,排名第二認定為3分,排名第三認定為2.5分,排名第四至第六名認定為2分,第六名之后不認定推免加分。
2.科研實踐活動加分認定標準
(1)科研實踐活動加分認定的科研成果包括在核心期刊和高水平學術會議正式公開發(fā)表的科研論文和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授權證書。
(2)對學生提交的多項科研成果實行代表作評價,評價重點聚焦到創(chuàng)新質量和個人貢獻,個人最高加分認定上限為3分。
(3)學生本科階段以獨立作者取得的與學業(yè)相關的科研成果,可認定推免加分。
(4)多名學生聯(lián)合取得的與學業(yè)相關的科研成果,第一作者或第一發(fā)明人可認定推免加分。
(5)學生本科階段與學歷、職稱、職務明顯高于本人者合作的科研成果僅限該學生參與的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項目且與該項目指導教師合作的科研成果,第一作者或第一發(fā)明人可認定推免加分。其他與學歷.職稱、職務明顯高于本人者合作的科研成果僅作參考,不認定推免加分。
(6)學院根據學科特點制定核心期刊和高水平會議的認定目錄,并由院學術委員會審核通過。
(7)學院負責組織相關專家成立審核小組對學生的科研論文、國家發(fā)明專利授權證書等內容進行審核鑒定,排除抄襲、造假、冒名及有名無實等情況,并組織相關學生在學校一定范圍內進行公開答辯。專家審核小組通過審核鑒定及答辯后給出明確審核鑒定意見(含學生科研成果的加分認定情況)并簽字存檔。通過審核鑒定及答辯的學生科研成果須在學校網站公示;未通過審核鑒定或答辯的學生科研成果,不認定推免加分。
3.體育類競賽獲獎加分認定標準
(1)個人單項賽獲獎加分認定標準
國家級競賽:第一名加分認定上限為3分,第二名加分認定上限為2.5分,第三名加分認定上限為2分,
第四名和第五名加分認定上限為1.5分,第六名至第八名加分認定上限為1分。
省部級競賽:第一名加分認定上限為2分,第二名加分認定上限為1.5分,第三名加分認定上限為1分,
第四名至第八名加分認定上限為0.5分。校級競賽:破校運動會記錄者加分認定上限為1分。
(2)團體競賽獲獎加分認定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