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計價法,也稱為特定辨認法,是指對每項存貨的購入成本進行單獨記錄,并在銷售時根據實際成本計算銷售成本。這種方法適用于那些每件存貨都可以單獨辨認的情況,如藝術品、房地產等,由于每項存貨的成本可以精確追蹤,因此個別計價法能夠提供最準確的存貨成本信息。
個別計價法是什么?
  如果把企業(yè)比作一個超市,個別計價法就像給貨架上的每一瓶牛奶、每一袋薯片都貼上“身份證”——記錄它們的進貨時間、價格和批次。當顧客買走商品時,超市能精準知道這瓶牛奶是周一批發(fā)市場進的(成本3元),還是周三從廠家直購的(成本3.5元),這種“一對一”的算賬方式,就是個別計價法的核心邏輯。
  核心邏輯:實物流轉與成本流轉完全匹配
  假設你開了一家手機專賣店:
  ?1月1日:從A供應商處進了10臺手機,每臺成本2000元;
  ?1月15日:從B供應商處進了20臺同型號手機,因促銷每臺成本降為1800元;
  ?1月20日:顧客買走了5臺手機,其中3臺是1月1日的庫存,2臺是1月15日的庫存。
  個別計價法下:
  賣出成本=3×2000+2×1800=9600元
  剩余庫存成本=7×2000(A供應商)+18×1800(B供應商)=50,000元
  而如果用其他方法(如加權平均法),賣出成本會模糊計算為“(10×2000+20×1800)÷30臺×5臺=約933元/臺”,導致利潤誤差。
  個別計價法適用場景
  這種方法主要用在三類商品上:
  ?高價值物品?
  如珠寶店的鉆石(每顆克拉數、凈度不同)、4S店的汽車(每輛車配置不同),必須逐件核算成本。
  ?定制化產品?
  比如服裝廠為明星定制的高定禮服,每件用料和工時成本差異巨大,必須單獨計算,
  ?特殊用途存貨?
  如醫(yī)藥公司為某醫(yī)院專項采購的藥品,合同約定必須使用指定批次原料生產。
  操作步驟:三步完成“精準追蹤”?
  ?1.入庫建檔:給存貨辦“身份證”?
  每批進貨必須標注唯一標識:批次號、采購時間、單價、數量
 ?。ɡ浩噺S記錄“2024-001批次發(fā)動機,成本8000元/臺,數量50臺”)
  ?2.出庫匹配:像查監(jiān)控一樣核對
  銷售時需明確具體發(fā)出的是哪批存貨?
 ?。ɡ?S店賣出3輛車,系統顯示2輛來自“2023-12批次”,1輛來自“2024-01批次”)
  ?3.成本核算:按“身份證”算明細賬
  期末庫存成本=∑(各批次剩余數量×對應批次單價)
  銷售成本=∑(各批次發(fā)出數量×對應批次單價)
  對于個別計價法企業(yè)為什么又愛又恨
  ?愛的理由:
  審計報告更可信(如上市公司年報必須披露高價值存貨計價方法);
  防止員工舞弊(維修店老板能發(fā)現員工是否偷換高價芯片)。
  ?恨的原因:
  小超市賣礦泉水也用這種方法→每天數批次標簽到崩潰;
  需要專門會計崗位(人力成本增加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