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財務人都是從財務會計做起,那說起四大來,一直是財務人向往的地方。高頓CMA面授班學員TOM也曾說起他在四大的工作經(jīng)歷。他說,很多人都以為會計師事務所只有審計,實際上這是一個誤解。但他覺得目前的傳統(tǒng)審計業(yè)務已經(jīng)有些停滯不前,而咨詢部門變成了一個新的亮點。相比審計部門推薦認證CPA,咨詢部門推薦之一的認證就是CMA??梢?,想去四大并不是只需要CPA證書,有CMA證書也是一個很大的優(yōu)勢。
本想著畢業(yè)后可以考一個CMA,但后來應該他說之前在上大學的時候就有聽說過CMA證書,當時只是大概的了解了一下這個證書。剛剛工作等等原因就擱淺了。他覺得剛畢業(yè),想先積累自己的工作能力。確實,很多畢業(yè)生在工作和考證之間會有所糾結(jié),不知道自己是先考了證書好,還是邊工作邊考好。但CMA證書大學的時候就可以考試了,先學習了理論知識,再到工作中實踐也是很好的方式。早了解,早準備。
那么如果大學的時候沒有抓住機會考CMA的話,TOM覺得邊工作邊考也是有益處的。因為CMA的知識很多是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jié)合。如果先熟悉了工作業(yè)務后再來攻克CMA,這樣在學習知識的時候也有實際工作作為支撐,也讓人便于理解。無論是在什么時候考CMA,對于財務人只會帶來很多的益處。
像他這樣工作了很多年,或者從財務會計轉(zhuǎn)型來考CMA的財務人很多。但有些人可能會因為種種原因而中途放棄。比如有些財務人可能當前的工作較忙,沒有太多的時間用在備考CMA上,只能是抽空學習,有時候一天的學習時間可能都不足1小時。長期下去,備考的戰(zhàn)線會越拉越長,甚至會放棄。還有的選擇了英文考試的,學起來的時候語言的確是一個障礙,覺得很難理解,學習效率很慢,最后會選擇放棄。所以在選擇中、英文考試的時候一定要根據(jù)自身的情況選擇,英語好的可以選擇英文,英語薄弱的話就選擇中文考試,兩個語言證書的含金量是相同的。千萬不要因為語言的問題而放棄考試。
TOM考的是英文CMA,他說之前在選擇報考語言時其實還是糾結(jié)了一會兒的,但是當時想了想在四大,對英語要求還是挺高的的,而且這本來就是一張從國際證書,考英文的話還能鍛煉自己的英語。
其實學習CMA并不是要靠著這張工作跳槽、換崗位,大多數(shù)的財務人都是本著想多學一些管理會計的知識來報考CMA的。因為CMA涵蓋的管理會計知識會對財務人的工作產(chǎn)生很大的作用。如果能考出CMA證書,收獲的不應該只是一張證書,更多的其中的知識,以及能將其應用到工作中的能力。希望每一個正在備考CMA的財務人都不要為了考證而考證,知識才是其中的精髓。

 
▎本文系高頓原創(chuàng)作品,作者Irene,部分內(nèi)容綜合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處理。歡迎分享,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高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