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職稱考試剛剛落下帷幕,四百萬考生翹首等待成績出爐之余,又一批考生收拾好了行囊,預備奔赴來年的戰(zhàn)場。
  早早準備自然是好事,但戰(zhàn)線過長,卻也很有可能遭遇疲憊、懈怠、焦躁等窘境。當然,不是說,戰(zhàn)線過長的反面——速戰(zhàn)速決就萬無一失,而是要強調,在長與短間取得平衡,才是確定備考戰(zhàn)線的關鍵。
  科學備考初級職稱,到底需要提前多久準備?本文將從初級職稱科目解析入手,結合2018考試情況剖析以及前人經(jīng)驗教訓展開,為考生提供戰(zhàn)線選擇的建議。
  01 拆解學習任務:初級職稱考什么?
  初級職稱要求考生在一年一度的考試中一次通過《初級會計實務》與《經(jīng)濟法基礎》兩個科目。
  《初級會計實務》,顧名思義,涵蓋了會計實務處理的基礎理論與方法。具體來說,包括財務報表中資產(chǎn)、負債、收入費用利潤和所有者權益四部分的會計業(yè)務處理,以及管理會計與政府會計的基礎知識。《經(jīng)濟法基礎》,可以分為經(jīng)濟法與稅法兩部分,且涉及的皆是兩類法律中的基礎內容。
  兩科皆采用無紙化考試方式,題型皆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以及不定項選擇題,整卷皆由客觀題構成。單選題主要考查概念(包括文字型知識點、數(shù)字型知識點)與計算(包括公式計算題、會計分錄),多選題主要考查概念型知識點,判斷題主要考查易混知識點的辨別與分析,不定項以案例(包括會計業(yè)務與法律案例)為背景考查相關知識點的綜合運用。
 
  02 明確學習程度:初級職稱怎么考?
  剛剛落幕的2018初級職稱考試,無疑給接下來的考生指明了備考方向。
  全面是18初級考試的第一大特征。考試弱化了對于歷年重點內容的重視程度,反而強化了對于次重點以及非重點的考查。以《初級會計實務》為例,第二章資產(chǎn)以及第五章收入、費用和利潤歷來是考核重點,但不少考生反應認真準備的這一部分只考核了寥寥幾道大題。再以《經(jīng)濟法基礎》為例,稅法歷來是考核重點,但往年考核多集中在所得稅、增值稅與消費稅三部分,今年考生卻普遍反應小稅種的考核頻率之高實在讓人咋舌。
  細致是18初級考試的第二大特征。考試弱化了對于核心知識點的重視程度,強化了對于外圍知識點甚至是邊緣知識點的考查。“看題覺得熟悉、解題開始猶豫、答題百般糾結”是不少考生的考試情況。正如高頓網(wǎng)校某學員總結的那樣:考得不難,都是書上的基礎知識點,但考得偏、細、碎、繞,答得我懷疑自己復了個假習。
  在全面與細致之外,實務化也是近年教材與考試逐漸呈現(xiàn)出的趨勢。在《初級會計實務》中,辦事類實際操作內容的比例逐漸加大,會計操作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越來越被重視;在《經(jīng)濟法基礎》中,法規(guī)與準則的比例越來越平衡,道德與法律的比例也越來越和諧。
  對于考生而言,全面而細致地學習,以實務為導向做題,并以考試為導向演練真題,就是初級職稱考試向我們提出的備考要求。
 
  03 劃定學習時間:復習多久最必要?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的是:學習時間不等于有效復習時間。
  以學習任一科目的任一章節(jié)為例。翻開書本后,專注于學習概念、理解公式、梳理邏輯時,即可視為有效復習。這意味著,目光緊盯書本、思緒卻游離遠方的走神期,以及知識攝入困難、注意力渙散的疲憊期,都不能計作有效復習時間。因此,對于同樣一個章節(jié),有人聚精會神半小時搞定,也有人拖拖沓沓半天才拿下。
  再以圖書館里的一天為例。同樣是早晨七點出門、晚上十點歸家,有人早到后就開始補覺,還沒完成一個小目標就開始刷手機、看閑書;也有人為自己列好了任務清單、設定了每一項的截止時間,他們也會摸手機、翻雜志,但都是在保證復習的前提下進行的。
  衡量備考所需的,永遠不是時間,而是真正花在學習上的有效復習時間。
  針對初級職稱而言,高頓網(wǎng)校歷年的高分學霸普遍建議:有效備考時間應在300小時左右。
  在2017年考出雙90+好成績的學霸旬旬,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時間規(guī)劃:整體估算下來,有效復習時間大約為350小時。其中實務科耗時較多,約為200小時,經(jīng)濟法耗時偏少,約在150小時左右。
  兩科的學習時間都可以分為看書、做題、背誦三部分。實務重看書與做題,三者的整體耗時約為90h、60h與50h;經(jīng)濟法重背誦,三者的整體耗時約為40h、40h與70h。
  旬旬還補充道:這樣的時間分配與我的學習方式息息相關。學習《初級會計實務》時,我用框架筆記串聯(lián)起了整個備考戰(zhàn)線,前期的筆記整理以及后期刻意練習的框架回憶,耗時較多,但效果直接體現(xiàn)在了習題和真題中;背誦《經(jīng)濟法基礎》時,我用關聯(lián)記憶法構建了整個知識體系,耗時較多,但記憶效果以及后期解題正確率卻也得到了保證。
 
  04 設定備考戰(zhàn)線:前人經(jīng)驗要知道
  在保證350小時有效復習時間這一前提下,我們還需結合自身情況進行戰(zhàn)線安排。
  在學習、工作以及個人生活之外所能勻出的學習時間自然是第一考量。另外,自身理論基礎也是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對于零基礎考生而言,這幾點需要在設定戰(zhàn)線時格外注意:
  1、兩門科目都有各自的語境。無論是實務科的會計業(yè)務語境,還是經(jīng)濟法的法律語境,都需要考生長時間地浸泡,以熟稔專業(yè)術語、累積專業(yè)素養(yǎng)。
  2、建立起對于備考的信心和興趣非常重要。信心來源于對于科目的系統(tǒng)認識,興趣來源于知識與已有知識體系乃至生活常識的聯(lián)結。信心的培養(yǎng)以及興趣的挖掘都需要考生花費時間培養(yǎng)與科目的“感情”。
  3、焦慮也是零基礎考生在備考中必須處理的課題,也是安排戰(zhàn)線時必須考慮到的因素。因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因拖沓的狀態(tài)、低效的復習而焦慮、自我懷疑甚至產(chǎn)生放棄的念頭,都是備考過程中再正常不過的事。對抗其影響、緩解其效應,乃至順利度過它,都需要耗費不少時間。
  對于已有基礎的考生以及老考生而言,設計戰(zhàn)線時也需留意以下因素:
  1、以“空杯”心態(tài)對待所有知識點。將知識根據(jù)自身情況進行分層,只學自己眼中的重點、忽視全面而細致地攝入知識,一定會在后期表現(xiàn)出巨大的破壞性,導致你需要花費更多的彌補時間。
  2、以“空杯”心態(tài)對待所有復習任務。以為自己已經(jīng)掌握了教材,只將主要精力放在習題練習與真題演練上,很可能陷入題海的深淵:僅僅做到了數(shù)量上的疊加,而在知識掌握上無甚收獲。
  也就是說,結合自身時間條件與理論基礎,才能設計出適合自己的備考戰(zhàn)線。
  綜上而言,對于初級職稱考生而言,在最新教材到手后開始正式復習,是較為明智的備考選擇。如果想確保一次通過,利用舊版教材進行一輪預習,并在新教發(fā)布后迅速轉戰(zhàn),也不失為妥帖的選擇。
本文系高頓原創(chuàng)作品,作者Iris,非知名財經(jīng)院校畢業(yè)的斜杠青年。部分內容綜合自互聯(lián)網(wǎng),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處理。歡迎分享,轉載請注明來源高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