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0日,CPA考試成績新鮮出爐。許多小伙伴是懷著忐忑又期待的心情查分的,正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憂。有人為自己剛剛邁過60分的門檻慶幸不已,也有人為只差那么幾分通過考試,捶胸頓足、懊惱不已,后悔自己當初真應該多看一點,多記一點也許就通過了。
 
而那些能夠一次性通過6個科目考試的同學,簡直成為神話一般的存在。諸如這些人,不僅一次性通過而且分數都還不低。
這些大神考生,在學習備考CPA的過程總有什么特殊方法,能夠把別人遠遠的甩在身后的呢?通過對這些一次6科全過考生的采訪,他們談到了一些CPA學習的共同點,為此我們特意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
 
會計,重中之重。無論零基礎的考生,還是有比較熟練會計工作經驗的考生,在備考CPA的過程中均會發(fā)現,會計實在是一門非常重要卻又很有難度的科目。尤其在“金融資產”這個章節(jié),那種無從下手的感覺,常常會讓人陷入一種抓狂的境地。6科全過的考生建議大家在熟稔教材的基礎之上,再做習題;理解起來有困難的會計分錄,不妨先背下來,后期通過做題和看書,便會增強理解和認知,提高復習效率。
 
迷惑人的科目,稅法??赡艽蠹乙詾槎惙ǖ闹饔^題,只要背背規(guī)則,記記條例就可以了。其實根本不是這么回事,剛好相反的是稅法主觀題幾乎都是計算題,稅率、公式、和稅收優(yōu)惠政策都會以巧妙的形式出現運算題,如果平時不注意這方面的訓練,考試時難免出現不適應而導致不能很好答題。所以,稅法的備考除稅收優(yōu)惠政策需要仔細閱讀教材外,其他部分必須要結合培訓班的講義和習題。
 
經濟法,死記硬背是硬傷。很多人反應經濟法科目需要記憶的知識太多了,更讓人難過的是做案例分析題時完全找不到重點。其實這都是因為沒有對法律規(guī)則理解透徹,死記硬背是不行的,需要能夠將條例與實際生活想結合,能夠靈活運用。所以一定要多看經濟法的教材內容,要弄清楚適用的環(huán)境,加強理解最為重要,這樣可以提高做題速度,余留出更多檢查的時間。
 
審計,難度王。審計那厚達700頁的教材讓人看著就頭皮發(fā)麻。審計學內容知識的邏輯性特別強,純記憶的知識也不少,但更多的是要求考生具備審計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可以從審計試卷的主觀題得出,最近三年審計的主觀題常常出現一些重復性的內容。雖然審計自學也可以,但這些通過6科的考生多數都在審計科目選擇了報班,好的老師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財務成本管理,得數學者得財管。財務成本管理是一門對數學能力差的人很不友好的科目。令人眼花撩的各種公式,一不小心就會出現張冠李戴,常常出現時間不夠用的情況。一般都是整理好所有的公式,多刷題目,通過做題來理解和強化公式記憶。財務成本管理備考沒捷徑,只有多做題,熟能生巧。
 
公司戰(zhàn)略與風險管理,靈活應變。戰(zhàn)略科目每年考試的內容變動幅度都比較大,無論是教材內容還是出題思路,完全沒有一條清晰可循的經驗。還在戰(zhàn)略科目的計算題不多,重點突出模型的理解和運用。所以主觀題要多練,才能更好理解。最后就是要掌控好時間的分配,為最后的綜合題留出足夠的做題時間。
 
總而言之,在培訓班之外,個人至少要歷經打基礎、抓重點、做習題,強化記憶等四個環(huán)節(jié)。每個階段的復習,要將知識點分門別類整理成冊,做重點標識,方便在最后階段集中突擊,提高復習的效率。
 
最后,就是無論復習情況如何,千萬不可棄考。如果棄考那就是百分百的失敗,而走近考場盡可能發(fā)揮出自己的本事,說不定還有通過CPA考試的機會。畢竟事情不到最后,各種可能性至少在理論上都是存在的。
CPA備考不是一件輕松如意的事,曾聽高頓財經老師說,當你決定一次報考3門以上的科目時,就會發(fā)現這簡直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需要耗費極大的心力和時間投入其中,而且容不得一絲的放松與懈怠,否則很難一次性全部通過。這也是一次通過6科考試的考生相對的大家說的,CPA考試容不得半點作假,幸運女神是不會青睞沒有實力的考生的。
本文作者Miller,高頓網校簽約作者。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分享,若需引用或轉載請保留此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