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在兩個月前,攸克君就知曉,萬通地產董事會正在醞釀一個大改組,內容朝向兩點:董事會人選大換血,以及萬通地產第三大股東嘉華筑業(yè)上位*9股東。
  這份消息來自于靠譜的朋友,當然是真的,但細節(jié)未明。朋友言之鑿鑿,不得外傳。兩個月來,攸克君信守這個承諾,很多時候,你能夠得到一份[*{7}*]消息的代價是不能談論它。8月8日一早,當有媒體披露了這件事情,并用“馮侖賣掉萬通地產”作為夸張的標題噱頭之后,攸克君覺得,可以沒有顧慮地說一說自己對這個事情的理解了。(相關閱讀:馮侖要賣掉萬通地產?)
  攸克君對于其中的交易情節(jié)只有方向性的信息,據此談三點看法。
  一、去泰達化
  萬通地產臨時股東會成行,*9大股東泰達默認、放行,是*9位的。但是,這一改組的一大目標訴求卻是,去泰達化。
  2004年,萬通地產今日的母公司萬通控股(前身萬通實業(yè))引入天津泰達集團,作為自己的戰(zhàn)略投資者,名義上,天津泰達是*9股東。這一合作,是馮侖的傍大款,也被譽為民企與國企混合所有制的經典案例。
  十年來,相談甚歡,萬通地產盡享天津紅利。自2006年股改后,萬通地產的業(yè)務比重中,天津業(yè)務一直高踞50%以上,在公司的商業(yè)路徑口號上,濱海新區(qū)被放到了與美國模式同等重要的位置。
  但是,十年后,天津紅利進入衰減周期。雖然名義上,天津業(yè)務權重依然較大,但從后勁看,泰達帶給萬通的業(yè)務紅利不復當年。泰達在天津的多個項目,本來業(yè)內外預期,可注入萬通,但過程坎坷,屢有擱淺。 今年4月,原天津泰達集團董事長劉惠文在家中自殺,原因不詳,但他本人就是當年萬通-泰達合作儀式上的主賓客。
  攸克君覺得,萬通的下一步騰飛,需要脫離泰達軌道。事實上,過去數年,萬通在成都、杭州與西安已有布局,天津作用在下降。發(fā)生在董事會里的改組,是一次有積極效果的“去泰達化”。
  二、萬通地產尋求新的機會?
  泰達默認或放行這次改組,馮侖通過轉讓一小部分個人持股,把第三股東嘉華筑業(yè)推到*9股東的位置,從而重啟萬通地產。
  因此,這并不是“馮侖賣掉萬通地產”的問題,作為標題,噱頭十足,但作為核心信息是錯誤的。馮侖在萬通控股中通過各種交叉持股,投票權甚至高過天津泰達,一舉賣掉萬通地產,接盤者無論是天津泰達,還是嘉華,都會令他們的持股一下子突破30%的紅線,在技術上無法立刻做到,在動因上,當然也無法讓人信服。
  因此,能否尋求一種變化形式,也是萬通地產在探尋新的機會。
  馮侖為什么愿意主動湊成這一變化?這與第三點攸關。
  三、馮侖同樣期待萬通地產的變化
  馮侖是文化人,以及士大夫情結的商人,在管理上,這種風格偏好也會受到影響。說白了,他是一個對萬通地產的業(yè)績有更高期待的人,但是,他并不是一個為了做到高業(yè)績,而對管理層、員工做出激烈改變的一類地產企業(yè)家。
  行業(yè)意見[**]的身段,思想家與文化商人的標簽,管理哲學上的風格偏好,都不允許馮侖做出激烈改變,他會批評、督促同事在工作上做的更好,但是,當外界批評意見朝管理層開火后,馮侖甚至會站出來,從業(yè)務、模式與風險管理等方面,為他的同事進行辯護。這是真的。當然,你可以說,這是為自己辯護。
  2013年萬通地產的反省日主題是五個字,增長總動員。為了做這一點,他需要嘉華筑業(yè)替代自己做出為了增長而必須的任何改變。
  在萬通地產內部,有一些員工,會歡迎這種改變??磥?,還是有員工喜歡在增長的氛圍中做事,而不是一味呆在閑散的氛圍中。
  如此看來,這三件事情是可以連為一體,互為邏輯。增長,可以讓所有人都受益,股份市值增加,就算泰達有心思退出,這也會提供一個“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機會。

 高頓網校官方微信
掃一掃微信,關注*7財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