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源石油(300164)2012年的營業(yè)收入和利潤呈現“雙降”,且財務信息披露中存在多項疑點。
少計合并負債?
根據通源石油(行情專區(qū))2012年年報披露的信息,其合并范圍內共有3家全資子公司,分別為“北京大德廣源石油技術服務公司”、“西安通源正合石油工程公司”和注冊在美國得州的“Tong Petrotech Inc。”。從年報披露數據來看,注冊成立僅一年的子公司“西安通源正合石油工程公司”當年就實現營業(yè)收入5543.68萬元,總資產也從注冊資本5000萬元快速膨脹至將近2.5億元(見表1)。本刊依據披露的子公司主要財務數據,復原了其賬面負債余額,3家子公司合計對外負債總額高達2.02億元。
子公司主要財務數據
那么,依據合并會計報表編制原理,附之以母公司財務數據和合并口徑下的財務數據,就不難反算出負債的合并抵消金額(見表2),而這一金額代表了發(fā)生在通源石油母子公司之間,以及子公司之間的內部債權債務金額。
合并負債數據
但是,本刊從通源石油的細節(jié)財務數據披露中,卻無從找到這近1.66億元內部負債的構成來源,且相差金額數千萬元。先來看母子公司之間存在內部債權債務余額,從公布的通源石油母公司財務數據,其他應收款下擁有對子公司較大金額的債權,可見發(fā)生在母子公司之間的往來方向為母公司向子公司提供資金。但是金額卻與前述的推算內部債權債務余額少很多,母公司針對兩家子公司的其他應收款合計僅有9867.94萬元,同時應收賬款中也不存在對子公司的債權,這與1.66億元的負債抵消差額相比少了6731.92萬元(見表3).
應收款前五名單位情況
那么這筆金額超過6000萬元的負債抵消差異又源自何處?是否有可能是存在子公司對子公司的債權債務?但是以“北京大德廣源石油技術服務公司”的總資產和總負債規(guī)模,即便全部由內部債權債務構成,也不足以解釋過6000萬元的數據差異。這就不禁令人質疑,通源石油很可能存在過分抵消負債的財務核算漏洞,進而導致最終在合并口徑下少計負債。
子公司財務數據成疑?
年報中披露“西安通源正合石油工程公司”財務數據詳情如下:總資產24956.86萬元,凈資產5543.68萬元;本報告期內實現營業(yè)收入6250.41萬元,凈利潤247.26萬元。
根據基本會計核算等式,除非發(fā)生增減資等特殊情形,凈資產的年內增減金額應當等同于同期實現的凈利潤。反觀這家子公司,凈資產相比年初剛成立時增加了543.68萬元,而同時實現凈利潤卻只有247.26萬元,差額高達296.42萬元。
這部分凈資產又是來自何處?一家業(yè)務范圍和資產構成都相對單純的子公司,又有什么直接被計入權益的收益類型?這很可能是通源石油子公司財務數據存在較大金額的錯報。
虛增利息收入?
從通源石油年報財務報告附注披露的財務費用發(fā)生明細來看,2319.62萬元的存款利息約占同期該公司實現全部稅前利潤7175.81萬元的32.33%。從該公司的核算方式來看,針對定期存款利息采用了權責發(fā)生制核算,并形成了期初、期末資產負債表中“應收利息”的科目余額。該科目在2012年初的余額為1328.04萬元,期末余額則增加至2720.73萬元,凈增加了1392.69萬元;同時,這一應收利息凈增加金額,與被計入到財務費用中的利息收入金額之間的差額為926.93萬元,這應當是通源石油在2012年中實際收到的利息收入。然而現金流量表附注中卻披露,“收到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科目下包含“利息收入”235.39萬元,與前文推算出來的應當收到的存款利息現金相比,少了691.54萬元。
這筆巨款又跑到哪里去了?被計入到利潤當中的收入,既沒有形成債權,又沒能收到現金、體現在現金流當中。通源石油恐怕難逃虛增利息收入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