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央行正大規(guī)模減持歐元外匯儲備,這篇財經熱點在10月10日上午9點45分已給到各位讀者們啦,請大家細細品味哦。
  在負利率的背景下,全球央行正大規(guī)模減持歐元外匯儲備。
  據路透社援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數據,多家央行在第二季減持了歐元儲備。經匯率和估值效應調整后,減持規(guī)模約為400億美元的歐元,降幅創(chuàng)下近兩年來*5。
  這或許僅是開始,鑒于上述拋售行為都是新興市場央行所為,來自全球央行的拋售或仍將持續(xù)。
  值得一提的是,自從歐洲央行6月5日將存款利率調降至負數以來,歐元區(qū)有不下七個國家的短期公債收益率隨之下跌,轉為負數。這意味著持有以歐元計價資產的央行實際上還得為此付費。
  根據*7估算,全球央行持有的創(chuàng)紀錄的12萬億美元儲備中,有24%為歐元資產,相當于近3萬億美元。歐元資產比重*5的時候是2009年,估計當時達到28%,不過10年前的水平與目前大致相當,約為23%。
  而根據野村數據,目前所有歐元資產當中,有將近1萬億美元是存款、國庫券和短期債券,這些資產都面臨負利率的影響。
  按照野村駐紐約外匯策略全球主管Jens Nordvig的說法,即便這些資產中只有10%~20%受影響,從外匯角度看也會產生大約1000億-2000億歐元的資金變化。
  歐洲央行為刺激經濟和通脹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尚未收獲成效,但越來越多分析師已經預計歐洲央行將最終不得不新發(fā)貨幣來購買資產,即量化寬松。
  “可能包括把存款利率壓得更低,這可能促使外儲進一步多元化,給歐元構成壓力。”花旗高級外匯分析師Valentin Marinov稱。
  德國、法國、荷蘭及奧地利等國家均在負收益率資產之列,這些都是擁有高債信評級的“核心”歐元區(qū)成員國,是央行儲備的管理人所青睞的標的。顯見的是,隨著這些資產收益率轉為負值,合格的投資范圍進一步縮小。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美債的熱銷。無論是美國本土機構還是國外銀行,對于美國國債的熱捧使得美債收益率再度跌回2.33%附近,接近年內低點2.3%。雖然美元指數近期的回落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是資金涌入美債也是不爭的事實。
  本文來源:東方早報

 高頓網校官方微信
掃一掃微信,關注*7財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