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高頓網校小編于10月21日專心致志為您整理了一則業(yè)界評論的新聞:2014年10月15日的兩件事——王安
  10月15日,對中國文化教育界是個大日子。這一天出了兩個事,一是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京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并發(fā)表重要講話;另一個是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堅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學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實施意見》。
  高層對這些關乎意識形態(tài)、甚至靈魂的表態(tài),當對中國社會將產生重大影響。
  在中國的政治生態(tài)中,高層領導參加哪些會議,講不進話,講多長時間,都有規(guī)制。這次參會,并非中國文聯(lián)和中國作協(xié)的全國代表大會,習近平的參會,當然正如官媒所說,是對文藝界和文藝工作的重視。
  按慣例,領導先要肯定成績。習近平說,長期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致力于文藝創(chuàng)作、表演、研究、傳播,在各自領域辛勤耕耘、服務人民,取得了顯著成績,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中國文藝園地百花競放、碩果累累,呈現(xiàn)出繁榮發(fā)展的生動景象。
  接下來,習近平話鋒一轉:同時也不能否認,在文藝創(chuàng)作方面,也存在著有數(shù)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xiàn)象,存在著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存在著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的問題。
  這個批評是對的,現(xiàn)在看書的人少了,大家都看微信,都碎片化、快餐化了。
  在習近平心目中,文藝不是風花雪月的事兒,而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重要力量。“歷史上,中華民族之所以有地位有影響,不是窮兵黷武,不是對外擴張,而是中華文化具有強大感召力。”習近平對文藝下的定義是:文藝事業(yè)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yè),文藝戰(zhàn)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zhàn)線。
  眼下對個人來說,可以說學業(yè)、職業(yè)、買賣、圈子,而幾乎無事業(yè)可談。“事業(yè)”只是政黨、政府的專有,文藝是成就事業(yè)的工具。再進一步上升到“戰(zhàn)線”,就更加進入軍事化體系,比如所說黨的隱蔽工作戰(zhàn)線、統(tǒng)戰(zhàn)戰(zhàn)線、緝毒戰(zhàn)線、政法戰(zhàn)線、外交戰(zhàn)線(實現(xiàn)中國夢的工具)等,都是硬邦邦的,確不是風花雪月。
  習近平說,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為什么人的問題上發(fā)生偏差,否則文藝就沒有生命力。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單純感官娛樂不等于精神快樂。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發(fā)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營造積極健康、寬松和諧的氛圍,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充分討論,提倡體裁、題材、形式、手段充分發(fā)展,推動觀念、內容、風格、流派切磋互鑒。
  這段話很有技術含量,低俗與通俗,健康與頹廢,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道,需要有大智慧(601519,股吧)來辨識。去年央視春晚馮小剛掌勺,如果全部隨了馮小剛的意,是不是就低俗了?而末了沒有讓馮小剛盡情,是不是就損害了寬松和諧的氣氛?就讓公眾失望了?以致現(xiàn)在春晚導演還難產著?——這一切應該由誰評判?
  習近平說,人民是文藝創(chuàng)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能不能搞出優(yōu)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于是否能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要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謳歌奮斗人生,刻畫最美人物,堅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電影《泰囧》創(chuàng)造了票房紀錄,它的光明的結尾是主角不要錢了,要老婆,要女兒,和諧社會。不知這電影是否算是“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至少,人民把人民幣傾注在了《泰囧》。
  諜戰(zhàn)作家麥家也參加了座談會,很驚喜,他說,我的作品也被習總書記關注到了,當總書記得知我就是麥家時,說“我看過你的《暗算》、《風聲》,你是諜戰(zhàn)劇*9人,歌頌的是愛國主義的精神,但是現(xiàn)在也有不少諜戰(zhàn)影視劇不尊重歷史,給觀眾造成了不良影響。”
  鑒史本來就是個技術活,由于資料的限制和當事人的故意隱瞞曲解,要想還歷史本來面目,確實困難重重。更因為中共地下工作的隱蔽性,檔案的保密要求,求真就更加難。習近平心目中的歷史,與麥加以為的歷史,肯定有許多不合拍。于是,前些日子,廣電總局就限制諜戰(zhàn)劇的播放。這回好了,如果麥加受壓,可以找總書記去。
  據(jù)說,習近平表示,今后不要再搞奇奇怪怪的建筑了。據(jù)一般理解,是指央視“大褲衩”。
  習近平的表態(tài)很平和。這里要弄清的是,“大褲衩”是誰投資的?比如是財政部投資的,財政部長或總理的過問就天經地義。如果是央視自己的錢投資的,可能臺長就能說了算。因為“大褲衩”要影響市容,所以北京市規(guī)劃官員也有權干涉。還有就是“大褲衩”的鄰居,比如街道老太太,擋了風了、遮了光了、礙了眼了,她都可以不高興。當然,大家都知道,老太太不高興不管用。
  10月15日《關于堅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學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實施意見》,就更加不風花雪月了:“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黨中央確定高等學校全面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實踐證明,這一制度符合我國國情和高等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必須毫不動搖、長期堅持并不斷完善。”
  開宗明義:高等學校黨的委員會是學校的領導核心,履行黨章等規(guī)定的各項職責,把握學校發(fā)展方向,決定學校重大問題,監(jiān)督重大決議執(zhí)行,支持校長依法獨立負責地行使職權,保證以人才培養(yǎng)為中心的各項任務完成。
  這里有一個悖論:黨委是領導核心,就不可能“支持校長依法獨立負責地行使職權”。哪能有兩個獨立的核心?
  《意見》把大學規(guī)范得像所有的政府組織一樣,黨委是董事長,管大事,管干部;校長是總經理,是執(zhí)行層。雖然也說“校長是學校的法定代表人”,但如果校長以為自己就是蔡元培,是胡適,可以隨著性子來,那就太天真了。
  高層對這種體制的和諧性也有所擔心,于是規(guī)定:“黨委書記和校長要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相互信任,加強團結。建立定期溝通制度,及時交流工作情況。黨委會議有關教學、科研、行政管理工作等議題,應在會前聽取校長意見;校長辦公會議(校務會議)的重要議題,應在會前聽取黨委書記意見。意見不一致的議題暫緩上會,待進一步交換意見、取得共識后再提交會議討論。集體決定重大事項前,黨委書記、校長和有關領導班子成員要個別醞釀、充分溝通。”
  規(guī)定得很細呀,但效果如何,要看兩人的秉性是否合拍,見識是否相當,利益是否一致。
  作者簡介:王安,和訊專欄作者,1982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學統(tǒng)計。曾任中國青年報《經濟藍訊》主編,現(xiàn)供職《證券市場周刊》。其間輾轉在若干媒體,體制上有央媒、行業(yè)報、民媒、夫妻店、打著中央旗號的個體戶,形式上有報紙、雜志、航機雜志、電視、網絡之類,間或寫書,著有《25年》、《老大中國為何步履沉重》、《股爺天下》等。
  來源:和訊網

 高頓網校官方微信
掃一掃微信,關注*7財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