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頓網校小編在2014年10月27日上午為您整理了一則業(yè)界評論的新聞:當下正是改革良機——徐斌
  旁白:昨天三季度數據出來,各方就開始評點開了,關鍵還是大領導什么態(tài)度,目前來看,李中堂對此很淡定:
  李克強:充滿信心也不可掉以輕心
  中國經濟“三季報”披露當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前三季度中國經濟的表現做出評點。他表示,“我們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對面臨的挑戰(zhàn)也不掉以輕心”。“有信心”源于城鎮(zhèn)化、工業(yè)化等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固有基本面和“新常態(tài)”視角下“三季報”中的諸多亮點;“不輕心”則意味著中國官方對三期疊加的壓力和經濟發(fā)展新動力有待進一步培育的清醒認識。2014年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回落至7.3%這一近年來的低點。不過,在“新常態(tài)”視角下,這份經濟“三季報”依然可圈可點。“新常態(tài)”是內地各方近來研判中國經濟的熱詞和重要分析框架。經濟學家厲以寧日前解釋了官方提出“新常態(tài)”的原因。他表示,當下結構調整比經濟總量更重要。錯過了結構調整的a1時期,就留下了很多后遺癥,就是*5的損失。因此,在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qū)間的前提下,短期內增速的變動已經不再是影響宏觀政策的關鍵。李克強21日表示,總的看,中國前三季度經濟運行仍處在合理區(qū)間,并出現了一些積極、深刻的趨勢性變化。以服務業(yè)為主導、新業(yè)態(tài)加快涌現的結構優(yōu)化更趨明顯。簡政放權等改革催生的新發(fā)展動力加快成長。就業(yè)、節(jié)能降耗等指標好于預期。
  旁白:三季度經濟下滑,要知道,目前地方上是“穩(wěn)中有憂”,而大領導卻是如此淡定,也沒太拿經濟增速下滑當回事,就在于中央和地方的標桿不是一回事。地方關注的是財稅,而中央關注的,是就業(yè)率和人均收入增長。所以三季度這么一點波動,上面壓根就沒放在心上。而外媒對此評價較為正面:
  外媒正面回應中國三季度經濟增速下滑
  美國CNBC報道稱,7.3%的GDP增速高于預期,此前路透社對中國第三季度GDP增速的預測為7.2%。匯市的表現也對中國經濟三季度高于預期的增速作出了積極的回應,與中國經濟表現息息相關的澳元在中國三季度經濟數據公布后走強。美國彭博社(Bloomberg)的文章稱,中國第三季度GDP增速高于預期的原因在于出口的強勁以及服務業(yè)的良好發(fā)展。蘇格蘭皇家銀行的大中華區(qū)首席經濟學家Louis Kuijs指出,令人滿意的出口數據和中國強勁的內需成功抵消了房地產下滑對中國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中國將尋求更高質量的經濟增長,從長遠和從環(huán)境及社會的觀點來看,這將讓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更可持續(xù)。這將對中國有利,也對區(qū)域有利。
  旁白:看看,這“情緒較為穩(wěn)定”,居然是境外媒體,而國內分析師反而不淡定了。這倒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可能的解釋,就是在于中國經濟增速即使下滑到6%,相比歐美日等國家來說,這也是不得了的事情。而據外媒報道,中央因此壓根不會考慮降息問題:
  降息是最后一招
  路透援引消息人士稱,雖然三季度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中國政府可能仍會堅持不降息的立場。這些消息人士與中央領導層比較接近并供職于高級智庫。他們表示,中國央行面臨越來越大的降息壓力以支撐經濟增長,但央行擔心這可能會加劇債務和房地產泡沫,并打擊中國政府的改革信譽,這些擔憂降低了央行迅速行動的可能性。昨天公布的中國三季度GDP增速僅7.3%,創(chuàng)近六年新低。出于對中國經濟的擔憂,亞洲股市普遍收跌。不少分析認為,這將令決策層面對在第四季度增加刺激的壓力。但高層智庫認為降息的可能性并不大。路透援引國務院發(fā)展中心一位資深經濟學家的評論稱:“降息是重大的政策決定,當前亦非常敏感。這將是最后一著,不會輕易使用。”另有一名不具名的前央行研究人員告訴路透:“主要問題在于,一些人已經在降息和強刺激政策之間劃了等號。把降息這樣一項貨幣政策與政治聯系起來,有點搞笑,但這種爭論表明政府內部的看法存在分歧。”中國政府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為7.5%,但由于房地產、制造業(yè)增速回落和反腐等原因,中國經濟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這使得中國高層陷入保增長還是推進改革的兩難困境。
  旁白:起碼從目前看,貌似也確實不用降息,因為房地產形勢又好了,誰知道四季度房地產商嗨到什么程度:
  10月上旬一線城市樓市銷售“井噴”
  10月21日,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7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7.71億平方米,同比下降8.6%,降幅較1~8月繼續(xù)擴大0.3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4.92萬億元,同比下降10.8%,降幅與1~8月持平。進入10月份,各地樓市似乎發(fā)生不小的“逆轉”。上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的樓市出現“井噴”。中信建投數據顯示,上周(10月13日~19日)一線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環(huán)比上升79.87%。其中,北京商品住宅成交面積24.51萬平方米,環(huán)比上升133.95%;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面積49.85萬平方米,環(huán)比上升78.46%;深圳商品住宅成交9.98萬平方米,環(huán)比上升69.06%;廣州商品住宅成交24.02萬平方米,環(huán)比上升50.77%。“央行的利好政策一出,很多消費者會覺得樓市已經見底,紛紛開始購買。”仲量聯行華東區(qū)研究部總監(jiān)周志鋒對《*9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旁白:這形勢稍有好轉,中央肯定不會考慮降息這一招,犯不著?,F在心思都放在改革上面呢,國企改革首當其沖:
  中央高度關注國企改革方案
  中央層面的國資改革方案的推進正在加快,這批方案正在部際和各部內加快討論、修改完善。一位知情人士對《*9財經日報》記者透露了上述信息。該人士對記者稱,在一些關鍵問題上不同部委之間的意見還存在需要磨合之處,按照目前加快討論、修改完善的情況,如果能在年底前出來是*4的。據本報記者觀察,在政府部委緊張的修改完善之外,中央已經在更高層面直接關注國企改革,統(tǒng)籌摸底頂層設計思路和基層一年多探索的經驗。國資委網站21日公布,國資委主任張毅17日主持召開國資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四次全體會議,會議審議了有關國企改革試點工作方案。此前召開的國資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二次全體會議、第十三次全體會議也審議了有關國企改革試點方案。國資委提出,抓緊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各項任務,有關意見方案要按照會議提出的意見及建議進一步修改完善。接近國資委的專家表示,目前國資委對于央企試點方案以及配套改革制度正在反復討論研究,除頂層設計外,關于混合所有制、國有資本投資經營公司,結構調整以及分類改革等幾十個配套改革的文件均已成型,可操作性也在反復討論。隨著試點方案以及細化文件中一些重大問題的逐漸明確,國企改革有望加快。
  旁白:目前國企改革已經進入實際操作層面,各方配套措施,也緊鑼密鼓的開展,但具體什么方向呢?大致其實已經確定了,就是淡馬錫模式:
  “淡馬錫”模式方案現在卡在如何操作上
  中央層面推進國資改革有加快之勢。10月21日,記者從接近國資委的研究人士處[*{7}*]獲悉,國資委近期連續(xù)召開三次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全體會議,正在加緊討論混合所有制與建立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等配套系列改革方案。與此同時,有消息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經濟體制和生態(tài)文明改革專項小組派出8個國企改革調研小組赴5省市調研國資改革。“調研組赴地方聽取意見,意味著中央將加快推進國資改革,也傳遞出一個積極信號,即中央層面的頂層改革方案出臺將加快。”中國企業(yè)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就在8個國企改革調研小組赴5省市調研的同時,10月17日,國資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四次全體會議召開,此次會議審議了有關國企改革試點工作方案。除前期上海 、北京 、天津、重慶 、甘肅 、山東 、江蘇 、江西、山西 、廣東等20余個省市出臺地方國資國企改革意見以外,近期陜西等地也相繼公布了國資國企改革意見。地方國資改革方案鋪天蓋地,國家層面國資改革方案遲遲未露面,源于“三級架構”這一難點該如何實施。“三級架構”即“國資管理部門+國有資本投資公司+國有企業(yè)”模式,二級架構即現有保持的“國資管理部門+國有企業(yè)”模式。“三級架構”類似于新加坡淡馬錫模式。此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國有經濟研究室副主任陳少強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地方經濟發(fā)展情況與結構不盡相同,地方國有企業(yè)市場化程度也不一樣,因此,實施‘三級架構’不一定能普及。”“此次8個調研組奔赴地方調研將為國資頂層改革方案出臺奠定基礎。”李錦稱。截至目前,國資委在中央企業(yè)開展“四項改革”試點工作,部署在國家開發(fā)投資公司、中糧集團有限公司開展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在中國醫(yī)藥集團總公司、中國建筑材料集團公司開展發(fā)展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

 高頓網校官方微信
掃一掃微信,關注*7財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