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導讀:銀行薪酬像個小黑箱,很難把賬完全算清是因其復雜性——首先,銀行實行年薪制;其次,在股權激勵尚未完全啟動前,薪酬結構包括三大部分:固定薪酬、績效獎金、員工福利。事實上即便沒有董事會下設的“薪酬專項委員會”(有的銀行叫作“薪酬與預算委員會”)的“主動”降薪,多數銀行的員工也覺得自己的薪酬“被動”降了。
  我把手機推到朋友面前。他撇了撇嘴說自己并沒有感覺到身邊同事們都“20%降薪”,行里沒有“一刀切”政策,也并沒有收到過相關文件。“去年行里還有一大批員工被升了行員等級,感覺比前幾年都升得多,我就是其中之一。”
  不過,在反復“拷問”下,他也表示,有一塊薪酬確有減少——長期風險薪酬。去年以來銀行業(yè)經營效益普遍弱于從前,“不少同事的風險薪酬似乎都縮水了”。
  不過,若是回到道聽途說的“謠言”層面,去年夏天以來,愉記不止在一個消息渠道聽說過浦發(fā)銀行在高管層面要降薪的傳聞,甚至具體到“年薪上限100萬”的說法。
  彼時一名上海市國資系統(tǒng)內人士提過,市管干部都接受市委組織配置,但配置到金融系統(tǒng)的收入明顯高于其他系統(tǒng);而“三家銀行”(浦發(fā)銀行、上海銀行、上海農商行)主要領導薪酬高低和銀行體量、業(yè)績并不完全成正比。而另一方面,彼時中央對金融企業(yè)收入分配已很重視,上海作為金融重鎮(zhèn)率先示范不是沒有可能。
  不過,“小道消息”一直沒有走上正道,反而等來了2014年浦發(fā)列支的薪酬總額增長6.4%的數據,事實直接捏死謠言。
  但頗有意思的是,每當愉記向銀行業(yè)內人士求證浦發(fā)降薪傳聞時,得到的回答語氣常有點“氣呼呼”。“央企(五大行)高管限薪,浦發(fā)不在其列要是也湊了熱鬧,不就是給我們壓力嗎?”一名五大行中層管理干部說。
  撇開浦發(fā)不說,事實上,另一家股份制銀行的總行管理層人士在接受“愉見財經”專欄采訪時自曝:“其實我們行今年方案才是總量上降薪20%以上,只是目前各分行日常(月度薪酬)還沒變。”
  大行高管限薪之后,降薪作用是否會在大行層層向下遞延?是否會往國資色彩濃厚的中小銀行遞延?目前都是未知數。也正是在這樣的張力之下,每一則相關“標題黨”報道上都吸足了眼球。
  收入“被動”下降
  銀行薪酬像個小黑箱,很難把賬完全算清是因其復雜性——首先,銀行實行年薪制;其次,在股權激勵尚未完全啟動前,薪酬結構包括三大部分:固定薪酬、績效獎金、員工福利。
  事實上即便沒有董事會下設的“薪酬專項委員會”(有的銀行叫作“薪酬與預算委員會”)的“主動”降薪,多數銀行的員工也覺得自己的薪酬“被動”降了。
  *9是“績效獎金”部分。做銀行的都知道,自己的收入“不靠固薪靠浮薪”,而浮動的績效獎金包括每月獎金和年終獎。這筆錢怎么拿?每個銀行的“游戲規(guī)則”差別也較大。共性部分可能是:績效獎金的構成結構一般包括本職崗位的績效薪酬、所屬部門業(yè)績完成度的浮動績效薪酬和歸于個人業(yè)務的獎勵;每個部門根據自身業(yè)務要求會獲得一套考評指標,中后臺或與主要業(yè)務無關的支持性部門的獎金則按某種以全行平均數為參考的方式再做計算。
  銀行是個順周期行業(yè),大部分機構遇到了利潤增速下滑、不良上升的窘境。也正是因此,倚重業(yè)務表現的“浮薪”部分有所下降已是難免。
  “每個銀行都有一個打分機制,有的是百分制、有的是千分制,每一項指標都按銀行戰(zhàn)略中的重要程度計分。”一名股份制銀行總行管理層人士說。在打分中,完成預期目標得該項滿分,超額完成予以加分,若完成不力則扣分,甚至扣完本項基礎分還可倒扣。“比如1000分里‘不良’占200分,不良過高不代表扣完200分就了事,甚至可以扣400分。”從而大大影響當年獎金。
  其次是“員工福利”部分。這部分包括適合于崗位級別的培訓、保健、攜家屬旅行等,或是到一定崗位級別就有的所謂“誤餐費”報銷額度、以工會名義發(fā)的購物卡等不納稅貨幣化收入。在八項規(guī)定嚴格推行之下,大多數銀行人士表示,“員工福利”項目不少被取消了。
  頗有意思的是,一名供職于某銀行總行信貸部門的朋友前些日子向愉記抱怨:“去年開始就沒東北大米吃了。”原來,總行的顯口部門要職以往會在過節(jié)期間收到各個分行準備的土特產禮物,但“整改”后,這些統(tǒng)統(tǒng)被禁止。
  縮水的風險薪酬
  而最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傳聞中的浦發(fā)銀行在內,不少銀行的“長期風險薪酬”部分正在縮水。
  上述那位浦發(fā)銀行的朋友,在行員等級調整后全口徑收入是上升的,但“風險薪酬”的部分少拿了。風險薪酬是指在當年年終獎中銀行扣留的一部分收入,分到未來三年發(fā)放,其原因是銀行的利潤有當期性,而風險有滯后性。
  從這名2011年入職浦發(fā)的朋友個人經驗來看,其*9年風險薪酬計提幾千元、第二年超過1萬元、第三年超過2萬元。他以此推測,老行員的這部分計提超過10萬應屬必然。而當銀行告別高利潤增速時代,“風險薪酬”的發(fā)放就出現了縮水。
  事實上,“風險薪酬”是浦發(fā)早年從花旗銀行學來的先進管理機制,浦發(fā)也是國內銀行業(yè)中較早推行的,不少銀行是在近年來風險抬頭的背景下才后來跟上的。比如某大行是從2013年的獎金發(fā)放開始扣下獎金的30%施行3年延遲支付;某股份制銀行廣州分行是從2014年的獎金發(fā)放開始扣下獎金的50%施行3年依次5:3:2比例的延遲支付。
  中信銀行在2014年年報中披露:“本行中高級管理人員的績效獎金實行延期支付。”其中高級管理人員涉及的2014年度延期支付薪酬為126.99萬元,職工監(jiān)事涉及的2014年度延期支付薪酬為69.81萬元。平安銀行2014年年報也顯示,該行的高級管理人員部分績效薪酬將進行延期支付,延期支付期限為3年。
  這一新機制本身就意味著銀行人士當年落袋的收入大幅減少。
  不過雖有“風險薪酬”縮水,從浦發(fā)總行整體員工薪酬來看,并未出現所謂20%的普降,不少員工整體收入還有上升。對于該行“薪酬下降引起跳槽加劇”的消息,“愉見財經”從浦發(fā)接近人力資源部門的消息人士處獲得一組數據,2012年至2014年浦發(fā)員工流失率分別為4.6%、3.6%、4.7%,保持行業(yè)較低水平。而從最容易拿了獎金就跳槽的*9季度數據來看,今年浦發(fā)全行及總行員工流失率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來源:*9財經日報

高頓網校精彩推薦:

2015年1月-12月財會考試月歷

2015公務員工資改革解析
史上最全
《財經名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