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算時間:出票日當天不算,按“對日計算”?
若出票日為2025年3月21日,則提示付款的最后一天是2025年5月20日?(包含當日)。
?節(jié)假日順延規(guī)則:若最后一天是法定休假日(如國慶節(jié)、春節(jié)),則順延至假日后的第一個工作日。
?示例:某本票出票日為2025年4月30日,若5月1日-5月3日為勞動節(jié)假期,則提示付款期順延至2025年6月3日。
?超期后果
?銀行拒付:超過2個月后,銀行有權拒絕受理兌付請求。
?補救措施:持票人可向出票銀行提交書面說明(如合同、不可抗力證明),請求付款,但可能需支付0.1%滯納金。
?案例:某企業(yè)2025年1月1日收到本票,因財務疏忽延遲至3月15日兌付。企業(yè)提交采購合同后,銀行同意付款,但收取500元滯納金(按50萬元票面金額計算)。
?為什么設定2個月期限?——三大作用
?平衡資金效率與安全
2個月足夠持票人安排資金使用,同時避免長期占用銀行凍結資金。
?對比示例:支票提示付款期僅10天,容易因短期資金周轉問題導致退票;本票2個月期限更適合大額交易。
?防范票據(jù)濫用
限制流通時間可降低本票被偽造、盜用的風險。
?法律追索權管理
超過2個月后,持票人將喪失對“前手”(如背書人)的追索權,但出票銀行仍需承擔責任。
?與其他票據(jù)的期限對比
?票據(jù)類型 | ?提示付款期限 | ?典型場景 | ?風險等級 |
---|---|---|---|
?銀行本票 | 出票日起2個月 | 大額采購、債務清償 | 低風險 |
?支票 | 出票日起10天 | 日常小額支付 | 高風險 |
?銀行匯票 | 出票日起1個月 | 異地結算 | 中風險 |
?商業(yè)匯票 | 到期日起10天(最長6個月) | 供應鏈融資 | 高風險 |
?安全場景:某企業(yè)用本票支付100萬元設備款,2個月內(nèi)隨時可兌付;
?風險場景:同一企業(yè)若用支票支付,10天內(nèi)收款方未及時兌付,可能因賬戶余額不足導致退票。
?超期后的“救命指南”?
即使超過2個月,持票人仍可通過以下方式挽回損失:
?向出票銀行申請兌付
需提交材料:書面說明(如延期原因)、身份證件、交易合同。
?成功率:若理由充分(如疫情封控、物流延誤),銀行通常同意付款。
?行使票據(jù)權利
在票據(jù)權利時效內(nèi)(出票日起2年)?,持票人可起訴出票銀行要求付款。
?案例:某公司2023年1月1日出票的本票,2025年1月15日超期,但仍在2年時效內(nèi),法院判決銀行兌付。
?民事救濟途徑
超過2年時效后,可依據(jù)《民法典》要求出票人返還相當于票款的資金(需證明對方不當?shù)美?/div>
-
關注公眾號
報考咨詢 專業(yè)師資
考前資料下載 - 贊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