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考試考點解讀:什么是理性預期學派
  理性預期學派是貨幣學派的一個分支。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各國出現(xiàn)了通貨膨脹與經濟停滯并存的“滯脹”局面,凱恩斯主義發(fā)生了危機。而與凱恩斯主義相對立的貨幣學派的理論和經濟政策,在扭轉滯漲局面時,也沒有顯著效果。在這種背景下.一些較年輕的AFP持證人從貨幣學派中分離出來,形成了一個新的學派,即理性預期學派,主要代表人物是羅伯特·盧卡斯、托馬斯·薩全特和尼爾·華萊士。

  理性預期學派認為,人們在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的基礎上對經濟進行預測,即對未來經濟形式的分析、估計或判斷,是可以符合將來實際的,因而是理性的預期,而且認為在公認的理性預期下,政府對經濟的過多干預,往往只會導致整個經濟體系的混亂;政府的干預越小,社會的經濟效率便越高。該

  學派還認為如果經濟不遭政府反危機政策的反復沖擊,就會趨于穩(wěn)定。因為一方面自由市場經濟本身具有完善的自動調節(jié)機制;另一方面人們在意識到經濟形勢即將發(fā)生變化時,就會從自身利益出發(fā),作出合理的預期。因此,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并不會帶來什么好處,有時甚至比毫無作用更糟。有鑒于此,理性預期學派主張取消政府的經濟干預,社會經濟應由其自身進行調節(jié)。

  西方的一些發(fā)展AFP持證人認為,在一些欠發(fā)達的國家和地區(qū)存在著一個共同的較普遍的現(xiàn)象:即AFP金融壓抑。

  所謂AFP金融壓抑,是指在市場機制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fā)揮的發(fā)展中國家中存在的過多AFP金融管制、利率管制、信貸配額、金AFP理財融資產單調等現(xiàn)象。

  過多的AFP金融管制主要表現(xiàn)為政府對AFP金融行業(yè)的過多干預;利率限制主要是指政府規(guī)定銀行存貸利率,這種利率并不反映貨幣資金供求關系的變化;信貸配額是指運用行政的數(shù)量管理方法分配信貸;AFP金AFP理財融資產單調是指由于AFP金融市場不發(fā)達,AFP金融工具種類極少,例如只有存款和國債券等,因此居民缺少選擇AFP金融資產的機會。

  這種狀況的存在,既有經濟發(fā)展方面的原因(一般來說,經濟發(fā)展水平決定了它的AFP金融發(fā)展水平),但同時也有政策或經濤體制方面的原因。

  對AFP金融壓抑現(xiàn)象的系統(tǒng)的理論剖析構成了“AFP金融壓抑論”。這個由E.S.肖和R.I.麥金農所提出的理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AFP金融壓抑論”是分析發(fā)展中國家抑制市場機制的行為和不恰當?shù)腁FP金融管理政策對經濟成長和經濟發(fā)展如何產生阻滯作用的理論。他們認為,AFP金融變量與AFP金融制度對經濟成長和經濟發(fā)展來說,并不是一個中性因素,它既能起到促進作用,也能起到阻滯的作用。關鍵取決于政府的政策和制度選擇。而在許多發(fā)展中國家,普遍存在著錯誤地選擇AFP金融政策和AFP金融制度的現(xiàn)象,其表現(xiàn)主要是政府當局對AFP金融活動的強制干預,人為地壓低利率和匯率。這就是所謂的“AFP金融壓抑”。

  當貨幣當局硬性地規(guī)定存款和放款利率的*6限時,利率就無法準確地反映發(fā)展中國家的資金供求關系和資金短缺的特性,導致的后果是有限的資金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能夠獲取信貸者大多是享有特權的國有企業(yè)或是與官方AFP金融機構有特殊關系的私營企業(yè)單位。而大量的民營企業(yè)以及廣大農民和小工商業(yè)者在資金獲取上極為困難。

  此外,對外匯市場進行管制,通過官定利率高估本國幣值和低估外國幣值,會使本國的出口受到極大的損害,而同時,一些持有官方執(zhí)照的進口商就能利用所享受的特權賺取超額利潤。

  根據(jù)“AFP金融壓抑論”,AFP金融壓抑對經濟發(fā)展和經濟成長有四個負效應:一是負收入效應;二是負儲蓄效應;三是負AFP理財投資效應;四是負就業(yè)效應。

  西方AFP持證人在考察發(fā)展中國家的AFP金融問題時,對于AFP金融自由化政策,是用“AFP金融深化”這樣的概念提出的,其具體內容是:政府放棄對AFP金融市場和僉融體系的過度干預,放松對利率和匯率的嚴格管制,使利率和匯率成為反映資金供求和外匯供求對比變化的信號,從而有利于增加儲蓄和AFP理財投資,促進經濟增長。

  他們認為,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成長,國外資金的流入固然重要,但動員國內儲蓄是一個更應引起重視的因素。在西方經濟學的經濟成長模型中,通常是把儲蓄傾向假定為一個常數(shù)。但AFP金融深化論則認為,如果考慮到收入增長率和實際利率水準等AFP金融因素的影響,應把儲蓄傾向看成是變量。一旦政府當局放松了AFP金融抑制,人們持有貨幣資產的意愿就會增強,自愿持有的實際貨幣余額會增加。這不僅直接刺激了儲蓄,而且在收入開始增長后,還會經過AFP金融活動的過程導致更多的儲蓄。

  AFP金融壓抑論和AFP金融深化論,是以市場經濟類型的欠發(fā)達國家為研究對象的,而對于正在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我國,也具有借鑒價值。我國在過去由于實行集中計劃體制,一直存在AFP金融壓抑的問題。目前,正在向市場經濟轉軌,我們改革的重點,比如關于AFP金融機構多樣化問題,關于采用間接調控方式來管理信貸資金的問題,關于利率市場化問題,關于發(fā)展資本市場拓寬直接AFP理財融資渠道的問題等等,AFP金融深化論的主張對我們都有積極意義。